書法與水墨作品多以宣紙或絹本為載體,這些材質本身即極為敏感,容易受潮、曝曬、蟲蛀與氧化,進而導致畫面變黃、起皺,甚至墨跡脫落。因此,在欣賞書畫之餘,正確的保存與保養方式,更是愛好者與收藏家不可忽略的重要課題。
1. 濕度控制:相對濕度以 50%~60% 為佳,過於潮濕容易導致黴菌滋生,乾燥則可能造成紙張龜裂。可使用除濕機與濕度計定期監測與調節。
2. 溫度穩定:應避免高溫或劇烈溫差變化,室溫建議維持在 20°C 左右,避免放置於靠近窗邊、冷氣口或電器散熱區。
3. 避免日照直射:陽光中的紫外線會使紙張褪色、氧化,建議使用防 UV 的玻璃框,或將作品掛於光線柔和之處,避免直射光源。
裝裱是一種結構性保護,能夠將作品展平、加固、並隔絕外部環境影響。若選擇掛軸形式,應避免長期垂掛,建議定期捲收、平放保存;若為框裱作品,則需使用無酸紙背板及中性膠材,以防酸化。
長期暴露於外的作品,即使保護措施完善,仍難免受環境影響。建議每三至六個月更換展品,讓作品「休息」,期間可存放於無光、恆溫、乾燥的收藏櫃內,並以柔軟無酸紙包裹保護。
水墨作品極其敏感,切勿以手指觸摸畫面,也不建議自行清理灰塵或污漬。若發現受損,應尋求專業文物修復人員協助,避免因自行處理而造成二次損傷。
可在收藏空間放置樟木片、防蟲劑(無毒無味)等,亦可定期以乾布擦拭收藏櫃內部。切勿使用含化學成分的噴劑直接噴灑於作品周圍。
即使物理保存得當,仍建議為每件作品拍攝高解析數位檔案,留存電子備份,一方面便於欣賞與紀錄,一方面也可在作品意外損毀時保留影像資料。
